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

Tagged Under:

雷鳴遠神父小故事「一團精神」

Share
雷鳴遠神父小故事「一團精神」


曹立珊神父在《春風十年》記載了雷鳴遠神父的一則『一團精神』小故事,我願與大家分享:
「初次會見雷神父,幾乎沒有一個例外,都感受到雷神父『鳴遠』不『鳴近』:瘦小的身體,矮矮的個兒,衣著簡樸,貌不驚人。他屢次和朋友開玩笑說:『我出門時,一個小背包,裡邊的東西是:一經書,一日記,一袖珍四書,一毛筆,一硬木墨盒,一毛巾,一牙刷。加上一個我:合重不過一百斤!』
我進真福院不久,有兩位總角同學也來求入會。我帶他們去拜見雷神父時,只說要見公僕神父。雷神父因正處理要公,只向他二人說了幾句鼓勵的話,就命我帶他們去喝茶。他們忽然問我:幾時去拜見雷神父呢?這一問,使我啼笑皆非。我強制著內心的衝動,告訴他們公僕就是雷神父,他們好似大吃一驚:『做夢也沒有想到雷神父那樣低!』
可是,等你面對雷神父坐下,他的話匣子一打開,兩眼炯炯有光,正氣逼人,而又笑容滿面,滔滔不絕的談下去,你對他的印象,會立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: 他原來是精神奕奕,火烈性格的人物。我追隨他十年,聽到他說數百次的公開講道,與他做過不可數計的個別談話,每次都感到精神振奮,心情舒展。有時我回憶他談話的內容,或是打開他的演講筆記,找不到有什麼高深的理論,動人的言詞 : 然而就在我回憶的這一剎那,我還是感到『動心』。我研究了又研究,我覺得使我感動的不是他的言詞,而是他的『精神』,是他全部生活的真誠。

    雷神父不僅自己精神充沛,待人熱誠,工作熱心,而且也要他的弟子們都成為一個『精神飽滿』的人。他常說 : 我們的使命,是一個『精神』的使命,非有堅毅卓絕的精神,不足以應付時代的要求;在一般精神蓬勃的教外青年面前,也就沒有代表基督徒的資格。
   
不久以後,在安國真福院自習室的牆壁上,面對著修士們的座位,出現了一幅巨型標語:『什麼是聖人?------- 一團精神!』他解釋說:人生每一活動,連工作在內,它本身並不重要;重要的是如何表現天主的忠誠。他又說:聖人與凡人的分別,不在於從事什麼工作,全在於是否表現了這『忠於天主』的精神。
    『一團精神』這句話第一次由雷神父說出,好像是在二十年十月三日聖女小德蘭慶節。大禮彌撒中的道理上,他講述聖女如何熱愛耶穌時,突然說出了這句話。以後他就用這句話形容『熱心』。他說 : 『一團精神,就是靈魂對於事奉天主,時常表現活潑生動的態度。』
摘錄自 曹立珊 著(2003),《春風十年》,三版,頁47-48
親愛的兄弟姐妹們:從這個小故事裡,使我們看到雷鳴遠神父是一位活出聖人的精神,這個精神如同他的解釋,我們無論是什麼人、在世上扮什麼角色和地位等的差別,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熱誠的精神,並忠於天主。這個精神雷神父已活出他的一生,他積極的心態讓人敬佩,雷神父為適應中國的生活習慣,盡量全力中國化。他努力認中國文字,不用羅馬拚音;讀中國書,吸收中國文化;寫信、寫日記或其他文件時,盡量用毛筆,故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字;他也學會一口流利的中文,後來還是一位演講高手。雷神父入境隨俗,跟中國人一樣留髮辮;學習中國人吃飯時使用竹筷;雷神父在鄉村傳教時睡在土坑上,用火盆取暖;他常是終年身著藍布長衫,布鞋一雙;他騎著腳踏車長途跋涉、奔走於鄉村城鎮間;他以打國術強身;雷神父創立耀漢德來男女兩會的時候,將所有經文,盡量用中國音樂譜出,使大家合聲吟唱;當時一般傳教士降福教友都用拉丁文,而雷神父則用中文降福中國教友。他成為一位比中國人更有中國化的心,他曾說:「不要看我的眼睛和鼻子,要看我的心,它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!」他比中國人的心還更中國化!。這樣看來我們可以體會到雷神父他已活出他所說「一團精神」,這也是我們該學習雷神父的精神。

祈求復活的主耶穌,使我們成為一位充滿熱誠的基督徒,如同雷神父在日常生活中活出「一團精神」。

鐸末 阮進懷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Need an Invite?

Want to attend the wedding event? Be our guest, give us a message.

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* 訊息 *

Our Location